铁血德意志 铁血德意志最新章节
阅读过前两部分的读者 可直接拉到 【陆】阅读
壹
2021年9月1日,即俄乌战争爆发前6个月,普京在海参崴全俄儿童中心,与学校学生会面谈时,聊起了俄罗斯人口问题。
普京说,俄罗斯在20世纪曾两次瓦解,1917年革命后,俄帝国失去了西部与北部的大片领土,后逐渐恢复,1991年又发生苏联崩溃,如果没发生这些事件,俄国将会是一个不同的国家,我们的人口会达到近5亿人,而不是现在的1.46亿。
人口问题是俄国的国难,是普京最头疼的国内问题,没有之一,每年国情咨文里,普京要花40%的篇幅讲述人口问题,尽管普京发布了一系列措施拯救人口数量,俄罗斯的生育率,还是从2015年的1.78,下降到2023年的1.37。
俄罗斯以1.46亿人口,对抗整个西方世界,包括美英法德西意日澳加等国共12亿人口,能维持现在的基本盘就很不错了,与美国争霸天下已是幻想。
如果俄罗斯真的有5亿人口,他们就有机会大量开发乌拉尔山以东、国内需求将支撑起部分轻工业、有足够多的劳动力解决基建问题、将出现更多千万人口大城市、边疆控制力将大大加强、军队也会有充足的兵源,配上俄罗斯1709万平方公里广阔的土地、1.22亿公顷可耕地,俄罗斯有足够实力与美国一争长短。
再大胆一点猜想,如果俄罗斯有10亿人口,那么他们GDP总量将升至世界第三,大约是12万亿美元,他们也会拥有欧洲最大的城市、欧洲最大的网络系统、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、一流的军事、欧洲最强的民航运输、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、恐怖的东正教传播能力。
现实一点说,俄罗斯10亿人口几乎不可能,毕竟他们那靠北极圈近,河流又从南边的高地流向北边寒冷的平原,如果开垦偏远地区的针叶林,必须投入天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还需要修建公路、仓库、水利系统等,俄罗斯拓展新农田的成本,远高于美中印三国。
5亿人口对俄罗斯来说,才是一个可以实现且并不夸张的目标,但俄罗斯就是做不到。
1900年时,沙俄人口就达到了1.3亿,全球人口16亿,沙俄占全球人口8%。
苏联巅峰时期,1970年人口总量2.4亿,全球人口37亿,占全球人口6.5%。
2023年俄罗斯人口1.46亿,全球人口80亿,仅占全球人口1.8%。
俄罗斯这日子,算是越过越回去了。
如果俄罗斯想回到当年大国地位,按1900年人口比例算,至少需要5-6亿人口。
当沙俄拥有地球8%的人口时,才可以拳打西伯利亚、脚踢巴尔干半岛、一肘子捅翻纳粹德国、再将整个东欧扑倒在地板上摩擦。
当俄罗斯达不到8%的人口时,工商业落后于世界各国,他们就只能惦记着东乌的土地和同文同种的俄罗斯人,哪怕跟乌克兰冒险来一发也在所不惜。
没有人口,如此辽阔的土地,俄罗斯拿什么支撑大工业?拿什么跟世界强国竞争?
没有人口,俄罗斯何谈复兴?
正如普京在前文所说,俄罗斯原本很有希望达到5亿人口的,那是什么原因,打断了俄罗斯正常的人口增长过程?
一想起这笔往事,尼古拉二世就要心疼得弯下腰捂住胸口,斯大林就要愤怒得扳断手中的钢笔,普京则要挥舞着拳头,想要穿过历史的尘埃跳出去痛揍一顿列宁。
当他们发泄完痛苦的情绪后,他们都会气势汹汹地站起来,用锋利的眼神紧盯着欧洲中部。
那里有一个一次次打断俄罗斯国运的国家。
那个国家,名叫德意志。
贰
其实在20世纪前,德国主要针对的是法国,是直到20世纪初,德国才开始针对俄国。
在20世纪前,针对俄国最严重的是英国,英国人把俄罗斯恶心得上吐下泻两百年,此时还轮不到德国上牌桌,历史上德国大部分时间,专注跟法国斗得你死我活。
整个欧洲原本是罗马人的地盘,罗马强盛时,马略在公元前101年曾毒打过想入侵的日耳曼人,日耳曼人打不过罗马,就改去欺负高卢人。
接过马略鞭子的凯撒,认为日耳曼人最野蛮最凶狠,是大罗马日后心腹大患,便率兵阻止被日耳曼人打怕的高卢人向西逃命,将他们钉死在山南行省的北方,并不断资助高卢人,使高卢成为罗马与日耳曼的缓冲带,给罗马带来了五百年太平岁月。
500年后,罗马帝国像每一个大帝国一样边军衰弱、内部腐朽、农业崩溃、财富过度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,随时随地准备原地爆炸。
日耳曼这边则从松散的联盟抱团一个个大部落,有东哥特、西哥特、伦巴第、盎格鲁、撒克逊等。
我们常常说的英美国人的祖先盎格鲁、撒克逊人,就是古代的日耳曼蛮族的一部分。
罗马与日耳曼的关系,等同于我们中国跟匈奴旗下的某个部落的关系,都属于北方野人系列。
古代罗马的疆域图是围绕着地中海展开的,发达地区包括北非和中东,高卢和日耳曼区域在那年代属于贫穷落后的野区。
整个西欧发达起来,其实也不过是最近五六百年的事情。
今天法国跟德国这两片区域,在古代不太适合开发,法国虽然有大平原,但在当时气候寒冷、森林多而密、降雨量大,土地肥沃但湿润粘稠,开发起来比较困难。
而德国由南部山地和北部平原构成,古代德国北部这块平原,是一片大沼泽,就像是唐代以前的湖北,没办法搞事业,南部山地太碎,无法形成中央集权。
所以古罗马时期,富裕的区域不包括今天的法国和德国,这两个国家发家相当晚。
古代英国和爱尔兰,比德法地区还要破败荒凉,他们都不位于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要道,属于欧亚大陆偏安西北的死角,没有贸易没有财富累积,一个个穷得揭不开锅。
所以我们常说,欧亚大陆各国,只要客客气气做生意,就没英国人美国人什么事了。
公元4世纪时,日耳曼人里头的西哥特人,被匈奴人欺负得受不了了,为了活下去,西哥特人带头入侵西罗马帝国,西罗马这时候颓得不像话,打不过西哥特,任由他们跑到今天西班牙这块区域,建立了西哥特王国。
其他日耳曼人有样学样,花了两百年时间进入罗马帝国,加上法兰克人和汪达尔人,共建立了十个国家,西罗马在公元586年被彻底瓜分肢解,没有一寸土地,其情形相当于匈奴各部落把西汉给灭了,还占了西汉的地。
在分食西罗马过程中,日耳曼的盎格鲁和撒克逊部落,因为抢不赢其他同胞,才跑去英国占岛为王。
说什么盎格鲁和撒克逊人生来优秀,其实他们是日耳曼人里头最弱的一支,才沦落到去英国落脚。
西罗马死翘翘后,这些国家又打成一片,一片乱战中,查理曼帝国打成了最强大佬。
查理曼帝国鼎盛时期,国土包括今天的西班牙、法国、德国、比利时、奥地利大部分领土,相当于一统中西欧了,查理曼大帝逝世后,这个只存在46年的帝国马上崩裂,三个儿子谁也不服谁,签下《凡尔登条约》,将帝国分成西、中、东三个法兰克王国。
今天的德国,就位于东法兰克王国,法国,位于西法兰克王国,意大利,位于中法兰克王国。
法国以平原为主,跟河北河南一样,很容易完成统一,本来水文条件就最好,经几百年开垦后土地潜力被开发出来,这时天气也变暖和没以前那么寒冷,所以西欧历史上法国一直是全欧洲的希望,最强话事人候选,吃个烧烤都有小妹剥蒜的那种。
德国和意大利统一得晚,都是南部多山地害的,加上各股政治、宗教势力乱斗,统一历程乌七八糟。
意大利最惨,中间历经家族自治、公国自治、神权统治、其他国家联合统治、行会统治等,最后还是觉得大家在一起过日子最能凑和,才最后一个勉勉强强完成统一。
德国这边有意思,他们主要领土在东法兰克王国,这个国家后来死绝了几波君主,王位传到奥托手里时,为了让王权压制各公国,他于962年加冕,还把国名改成“神圣罗马帝国”。
就是那个既不神圣,也不罗马,更不帝国的“神圣罗马帝国”。
明明是一群日耳曼人、斯拉夫人,罗马还是死在他们手上的,跟罗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,怎么就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,非要叫自己罗马呢?
这就好比匈奴占领了西汉国土,就厚着脸皮说自己是龙的传人、炎黄子孙,要不要脸?
因为这些野蛮人没读过书,要学东西,就只能吸收罗马人的文化,最后反向对被他们消灭的罗马,产生了文化归属感,谁说自己是罗马后裔谁就代表着贵气,是祖上阔过的,所以欧洲历史上各个国家,包括俄罗斯,各种阿猫阿狗都说自己是罗马帝国传人。
神圣罗马帝国的管理一塌糊涂,王权衰落得奄奄一息,董事长被下面的高管们架空,法国国王和教皇也对神罗内部工作指手划脚,这个国家很快堕落成一个松散的政治同盟。
如果按模糊算法,德国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,再往前推,是东法兰克王国,推到这没法推了,你总不能说罗马是日耳曼人这波野人建立的吧?
如果按精细算法,那德国的前身就只有一个,是神圣罗马帝国里面第二强的普鲁士。
叁
强烈阻止普鲁士完成统一的,还不是隔壁法国,而是家里头的奥地利。
神罗里头最强大的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(哈布斯是苍鹰的意思),他们靠在瑞士北部一处三河交界处收过路费起家,后跟欧洲各王室联姻,一旦皇室亲家绝嗣,哈布斯堡家族就收割其领地,靠着这种“别人忙打仗、我家忙结婚”的神奇策略,花了几百年时间,其势力范围已遍布半个欧洲,连遥远的西班牙、意大利都被他们控制,他们家发达后,才把大本营从瑞士搬到了维也纳。
哈布斯堡王朝的鼎盛时期是在16世纪初,此时中国正处在明朝中期,算上西班牙殖民地,王朝共有1024万平方公里土地。
欧洲各国,尤其以法国为首,对哈布斯堡家族十分眼红,一直想找借口削弱哈布斯堡。
16世纪马丁·路德搞宗教改革,从基督教系统里搞出一个新教,神罗内部哈布斯堡家族支持天主教,部分强大的的诸侯支持新教,两边矛盾越来越激烈。
法国跟英国老早就想干哈布斯堡家族,法国想要欧陆霸权,英国想要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,两边一合计,拉上瑞典、丹麦、荷兰趁机在旁边煽风点火。
1618年新教已传到波西米西(今捷克),神罗皇帝指派费迪南过去担任国王,并要求恢复天主教统治,把捷克人民搞得很不爽,5月23日捷克老百姓起义,在布拉格市政厅,将三名帝国大臣从大楼窗户扔了出去,自己选了一个新政府跟神罗干仗,由此正式引爆三十年战争。
法国、英国、荷兰、丹麦、瑞典等国眼见神罗内部起火,赶紧说他们支持新教诸侯干死哈布斯堡家族,丹麦、瑞典、法国轮流派军队进入神罗打车轮战,轮流重创神罗。
虽然法国是天主教国家,但法国叫得最凶、打得最狠,1635年同时对攻西班牙和神罗,打得西班牙哇哇叫,使葡萄牙间接脱离了西班牙控制。
在荷兰海军大败西班牙海军后,法国与瑞典联军完胜神罗军队,神罗被迫签订《威斯特伐利亚合约》,承认名下邦国主权独立,神罗从此被肢解成360多个独立邦国,哈布斯堡实控地只剩奥地利、波西米亚地区,后来这个家族又跟匈牙利合并成奥匈帝国,直到一战后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,前前后后折腾了欧洲六七百年。
三十年战争造成了800万人死亡,神罗300多座城市被毁,德意志各邦一半男性阵亡,65年后帝国人口才恢复到战前水平,这是德国崛起前上交的第一笔血腥的学费。
但正是哈布斯堡被打下去后,才终于给普鲁士以崛起的空间。
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鲁士,其领地其实不在德国,而在波兰。(想不到吧)
普鲁士原生地,处在波罗的海东南角,人家原住民说的语言接近波兰语和捷克语,行政上也是一个独立区域,没人管他们。
13世纪时,神罗皇帝派讲德语的骑士团征服了这块地区,这块地后面就被经营得德意志化了,主要讲德语,跟德国人倍儿亲切。
普鲁士骑士团老大原来是阿尔伯特家族,1618年他们家男性灭绝,德意志本土的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跟他们家通婚,也就是这两块地最后都归勃兰登堡了。
勃兰登堡家势力比较大,达到4.5万平方公里,趁着三十年战争奥地利被削弱,经过他们家各种政治和军事手段,花了好长时间才搞定了中间区域,最后两块土地终于连在了一块,形成了现代德国的雏形。
这时候还没连起来
普鲁士成长为第二邦国后,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,人家还很有上进心,想更进一步,做全班第一,最好能统一德意志。
威廉一世做国王时,他手下公国被三十年战争打残到农村到处是漫游的狼群,老百姓成群结队外出要饭,柏林人口从1.6万人降到6千人,一时惨不忍睹。
为了走上强国之路,不让领土被其他国家肆意侵掠,威廉一世不计成本地强军,一边努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,将土地免费送给从奥地利被驱逐的新教难民,一边将搞来的钱全部投入到练兵,最后共练出3万精兵,成为德国崛起的萌芽。
威廉一世1688年死后(中国康熙年间),他二儿子腓特烈接位,腓特烈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时,神罗皇帝向他请求出兵8千人的机会,拿到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,实现了从领地向国家的转变,因此腓特烈也被称为德国国父。
1700年时,还差一点没连起来
1713年腓特烈·威廉一世继位(他们这名字真够乱的),外号“士兵王”,这是位极俭朴极俭朴的君王,俭朴到他的登基仪式只花了2547个银币,而他爸的登基仪式花了500万银币。他还把王室开支削掉四分之三,钱全部都用来建设军队,全年国库收入才700万银元,砸在军队上就600万。
普鲁士精兵从他接手时的4万人,到他逝世时增加到8.3万人,当时整个普鲁士仅220万人口,军人占比高达3.8%,当时法国2100万人口、55万平方公里国土,仅有16万军队(法军在1793年才从16万人猛增到75万人),俄国1800万人口、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,仅有13万军队。
普鲁士这种练兵方式,是把国家行政和财政都拉到了极限,连现在的朝鲜都赶不上。
德国崛起过程跟秦国特别像,都是几代君臣呕心沥血地吃苦受罪,才换来后代大爆发。
到1740年,中国乾隆年间,“士兵王”二儿子腓特烈大帝即位(名字真的太乱了),这位腓特烈大帝是个家族大奇葩,是名骨灰级文艺青年,爱法国爱得要死、精通法语、德语却搞不太明白、喜欢文艺、常穿睡衣参加PARTY、还是个双性恋,年轻时想跟好友私奔,被老爸发现后把他好友给处死,他才收心回来管理国家。
腓特烈大帝面临的国际局势是复杂的、多变的。
当时法国要坐稳欧陆霸主的位置,对哈布斯堡家族远交近攻,跟瑞典、波兰、奥斯曼土耳其关系较好,又因为抢殖民地,跟英国处不来。
英国不指望欧陆争霸,专心开发殖民地,但他们要欧陆均衡,因此会跟哈布斯堡家族联手掐法国。
俄国刚刚经历了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北方战争,打掉瑞典后,开始收拾奥斯曼土耳其和波兰,向西开疆拓土,因此跟能牵制他们的哈布斯堡家族关系不错。
这时候的欧洲,英法处于一线,奥地利、俄国、奥斯曼土耳其二线,瑞典、波兰三线,大家都没注意到德意志要开始发育了!
腓特烈大帝微微一笑:打的就是个措手不及!
肆
奥地利那边很快陷入了麻烦,他们的查理六世(我真受不了他们这几乎一毛一样的名字)遇到了跟西班牙当年一样的问题:他没儿子,王位不知道给谁继承。
查理六世是有心理准备的,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,于1713年颁布了《国本诏书》,给了大女儿特蕾西亚继承权,但是他1740年一死,国内国外都不认,个个来找特蕾西亚麻烦。
第一个跳出来的,就是刚刚登基,椅子都还没坐热的28岁文艺青年腓特烈大帝。
腓帝说女大公你可是女儿身,按道理是不能继承王位的,你要继承王位也可以,除非你把西里西亚地区让给我。
那年特蕾西亚也只有23岁,当时这种情况,就是普鲁士一28岁年轻男子,威胁奥地利一23岁年轻女子,属于年轻人之间的国际交流。
西里西亚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,拥有全欧最重要的煤炭和纺织业,是人人都想咬一口的好大一块肥肉,年轻人脾气冲,上来就敢提这么高的要求。
旁边法国、西班牙、巴伐利亚、萨克森、撒丁等国一看,还可以这样威胁女王?蛮好的蛮好的,我们也有点领土要求想跟新女王谈谈。
23岁的特蕾西亚不甘心被小哥哥摆布,在争取到英国、俄国的支持后,试着武力反抗了一阵子,但最终还是被小哥哥的普鲁士铁军打服。
英国赶紧出面调停,建议女王忍辱负重,先稳住普鲁士再说,特蕾西亚便于1741年10月签了份秘密停战协议,将富裕的西里西亚让给了普鲁士,再集中火力,击败了想趁乱抢劫的法国和巴伐利亚。
普鲁士的国土面积便从12万平方公里,增加到15.4万平方公里,刚好跟山东省差不多大,人口也从220万增加到了372万。
普鲁士拿下西里西亚猛地改变了欧陆争霸的格局。
特蕾西亚小姐姐将丢失西里西亚视为奇耻大辱,一心想夺回旧土,这梁子是结下了;普鲁士变强大让俄罗斯和法国很不放心,都有压制他的冲动;瑞典想夺回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;英国则盼着普鲁士制衡法国,以免法国一家独大。
根据不同阶段利益的变化,欧洲各国一直在敌友之间快速切换,昨天还卿卿我我,今天一言不合就把对方捅到飙血,他们之间的关系,简直比张伯伦的私生活还要乱。
本来是英俄奥对普法瑞的格局,秒变英普联盟,对阵奥法俄瑞联盟。
然后,残酷的七年战争开始了。
七年战争的起因是英法全球争霸,是1754年为争夺北美弗吉尼亚的控制权,英国军队在弗吉尼亚被法国军队击败,由此引发了英法之间的全面战争。
英法主要在全球展开对决,零零散散打了两年时间,普鲁士也被卷了进来。
自从西里西亚被抢后,特蕾西亚小姐姐厌恶英国的无能,转投俄法两国,常常私下里一起悄咪咪开会,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三国要搞普鲁士了。
腓帝判断他们会在1757年攻击普鲁士,那不如先下手为强,便于1756年8月底先入侵旁边的邦国萨克森,奥法俄三国一看,好啊你小子够狠,别走,现在就削你。
腓帝一看打他的人太多,就拉来英国结盟,一起乒乒乓乓跟法奥俄三国一通乱战。
在全球战场,法国开场占优明显,一度打得英国几近崩溃,还俘虏过此时替英国人卖命的华盛顿,对就是那个美国国父华盛顿。
但英国缓过劲来后,1761年开始依仗海军翻盘,在北美、印度、南美痛击法国,夺取到了加拿大、密西西比河以东北美领土、印度等全球地盘,将法国从全球第一的位置打了下来。
英国在海外的这场战争,产生了两个影响历史的结果:
一是英国试图向北美殖民地征税,来填补七年战争的财政损耗,结果操盘没操稳,刚把盘子端在手里,仅仅12年的时间,就引爆了北美独立战争,意外诞生了美国,损失了北美大片土地。
二是英国在北美吃亏吃得太狠,分外珍惜手里头的印度,对印度采取了更丰富多样化的殖民政策,使其成功统治印度几百年时间。
英国这个渣男,他们跟普鲁士的所谓结盟,其实除了在海外牵制一下法军,1758年开始给普鲁士每年67万英镑援助,在欧陆没有为三面树敌的普鲁士帮上一点忙。
普鲁士再强,也不能一打三,打仗拼的是国力,普鲁士以372万人口对阵三大强国几千万人口,还要东西两线作战,这仗怎么打?
在漫长的拉锯战中,普军几度被打得弹尽粮绝,昆尔斯多夫会战时,腓帝的坐骑三次被子弹打死,负责贴身保卫腓帝的禁卫胸甲骑兵被全歼,腓帝也差点被当场打死,是剩余的将士冲上去,硬生生将还要冲锋杀敌的上头腓帝给拖回来的。
1761年乔治三世即位,决定专心经营殖民地,不再插手欧陆争霸,便抛弃了普鲁士,断了普鲁士的现金流,到俄军包围科沃布热格后,普鲁士失去了最后的港口,政治上地理上军事上全部陷入绝境,腓帝绝望到几度想自杀。
英国人真是从诞生以来,便特别地不靠谱。
如果再打下去,普鲁士就要亡国了,后面也没德国什么事了,但这时候天降鸿运,1762年1月5日,痛恨腓帝的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死了,她34岁的外甥彼得三世继承了沙皇王位。
彼得三世的母亲是彼得大帝的长女,嫁给德国公爵后生下彼得三世,因此从出生到14岁前,彼得三世一直生活在德国,他在德国时,亲眼见证了大自己16岁的腓帝如何文武双全,为普鲁士的崛起如何燃烧自己的生命。
多年跟普鲁士人生活在一起,使他对德国产生了强烈的好感,更是腓帝的死忠脑残粉,为了爱豆的事业可以不顾一切,登基后彼得三世不顾国内经济困难,拒绝了奥地利2000万银币金援,还让俄军停止进攻,归还俄军占领的土地,并跟普鲁士结盟,派出1.8万名俄军交归腓帝指挥。
腓帝感动得立即释放所有俄军俘虏,让特使给彼得三世送去黑鹰勋章,彼得三世不仅接受普鲁士中将虚衔,还穿着普鲁士军服在皇宫四处行走。
彼得三世这种行为简直等同于卖国,所以他只在皇位上坐了半年,就被自己的老婆带着近卫军发动政变退位,把沙皇位置让给了老婆,他老婆赶紧命令俄军回国,停止了这出奇怪的闹剧。
他老婆就是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,问题是他老婆是一位德意志亲王的女儿,是百分之一百的普鲁士人,她会嫁给彼得三世,还是腓帝出钱出力安排的。
所以这一出闹的,搞不清楚到底彼得三世算是俄奸?还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算是德奸?
有了彼得三世的神助攻,腓帝陆续击退法奥军队,于1763年跟特蕾西亚小姐姐谈和,普鲁士撤出萨克森,但奥地利放弃西里西亚,并将捷克一些领地的控制权交给普鲁士。
七年战争至此结束,法国成为最大输家,把全球黄金殖民地全部赔光。
英国成为最大赢家,殖民地遍布全球,登顶世界第一,开始翘着二郎腿看欧陆各国斗来斗去。
普鲁士成为第二大赢家,新生小国,突然站稳了欧陆强国的位置。
腓帝以弱敌强、以一敌三的案例太过励志,打出了强盛德国的根基,以致于拿破仑和希特勒,都把他当作人生偶像,西方军事史普遍认为,他历史地位能跟凯撒、拿破仑齐名。
腓帝去世20年后,拿破仑1806年攻入柏林,还特意去瞻仰腓帝陵墓,还说要是自己偶像在,他也打不进柏林。
伍
腓帝打赢七年战争后,普鲁士损失了50万壮劳力,国家便进入休养生息阶段,兴修水利、发展工商业、开垦土地,国家人口很快又恢复到543万。
世界各国的竞争是残酷的,不是你吃我,就是我吃你,各大强国吃不下普鲁士,就合伙一起吃了波兰,普鲁士参与了瓜分波兰的战争,获得了3.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8万人口,终于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彻底连在了一起,国土面积也达到了19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河北省大小,军队上升到20万人,与英法俄奥并列,成为当时欧洲五强。
当时与腓特烈大帝并肩称为大帝的,还有俄罗斯那个德国儿媳叶卡捷琳娜,腓帝痛击奥法,叶娜爆捶奥斯曼土耳其,都为两国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。
腓帝1786年去世,叶娜1796年去世,两人归天之后,欧陆迎来了最强霸主拿破仑。
这就要回头说说,那倒霉催了的法国了。
在七年战争中打输了的法国,心里头倍感憋屈,为了向英国复仇,法国全力梭哈北美独立战争,花耗了13亿里弗尔(相当于130亿美元),给美军提供了90%的弹药,帮助华盛顿打跑了英国人,而美国人自己八年战争才花了4亿美元。
路易十六用力过猛,把自己家搞得财务亏空,1783年北美独立,法国几年后爆发了经济危机和法国大革命。
大革命清洗了法国王室和贵族,欧洲各国王室害怕法国输出革命,别闹得自己家国民也来砍王室的头,便一齐约好了毒打法国,不料法国武力值触底反弹,逼出了拿破仑横扫欧陆。
具体怎么扫就不详细展开说了,我们这期的主角是德意志,不想扯太远。
1806年拿破仑进攻普鲁士,此时离七年战争结束已过去43年,历经两代人,法国已完成军事更新,而普鲁士并没有多大进步,开战后仅仅三周时间,法国就攻入了柏林,是普鲁士历史上的耻辱之战。
之后法普签订《提尔西特和约》,军事强国普鲁士军队被削减到4.2万人、在波兰夺得的领土被重建成华沙公国、易北河左岸领土划归到新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、普鲁士赔偿法国1亿法郎、15万法军驻扎在普鲁士直到赔款付清。
这份条约使普鲁士的人口和领土减少了一半,从欧洲五强又跌到二流国家的地位。
1806年的拿破仑天下无敌,神圣罗马被他手撕成碎片,直到他兵败俄国,各邦国才赶走拿破仑势力,之后在英俄不怀好意的主导下,1815年建立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联邦,各用各的货币、各收各的税。
英俄这么干,主要是防止出现一个统一的德国。
德意志各个邦国各玩各的,让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阻力,在李斯特的奔走下,1834年德意志18个邦国搞起了关税同盟和钢煤同盟,关税同盟取消了过境税,各邦国工业产量达到欧洲第三,仅弱于英法,钢煤同盟也很重要,但常常被大家忽略,钢和煤是工业的粮食,有了这个同盟,就能保证各邦国的工业发展。
我2019年在印度调研时,他们才刚刚取消各邦邦税,相当于2019年,印度才完成德国在1834年搞定的政治经济体系。
既然有了经济利益,德意志人民突然都觉得,他们可以组成一个共同的国家。
普鲁士这时在低潮中已徘徊了很长时间,刚好俾斯麦的出现,使他们成为统一德意志的主角。
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容克贵族家庭,他出生的时候,腓帝都死了29年了,但他爸曾经在腓帝手下干过军官,全家都很崇拜腓帝。
这个“容克”,大家可以理解成武装地主,是条顿骑士团在中东欧开疆拓土时,打下一块地,就把土地封赐给某个骑士,骑士便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巨大的容克庄园。
庄园里的佃农最早是自由人,从16世纪开始变成农奴,容克贵族可以将他们买卖、典当、打牌时当财产输掉,结婚也得听容克老爷做主,生下的孩子还是容克老爷的农奴。
跟中国地主不同的是,容克贵族更原始落后,他们对农奴有生杀予夺的权力,这种奴隶制生产关系,直到拿破仑扫平普鲁士后,他们才开始主动改革,允许农奴们借钱赎身。
农奴借钱赎身背上高利贷,进城做打工人还债,变成工人阶级;而有财富积累的容克贵族,则开始到处投资变成了资本家。普鲁士通过自我改造,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。
解决关税同盟后,普鲁士经济高速发展,1850-1870年,蒸汽机装机容量从26万马力增长到248万马力,铁路从3869公里增长到11532公里,容克贵族们都发了大财。
先有统一市场,才有统一政府,德意志统一的条件终于成熟了,要干成这件大事的,也只能是容克贵族出身的人。
说是上天选中了俾斯麦,不如说是经济链选中了俾斯麦。
我们看名人传记,不要盲目地模仿名人的经历,而是要看懂其背后的世界规律,要不你看书就是看了个锤子。
俾斯麦大学毕业后,在老家当了几年土地主,管理家里的两处大庄园,平时一有时间就在外面瞎跑,想实现自己统一德国的政治抱负。
31岁时他才进了公门,管理家乡的一处大堤坝,但升得贼快,不到35岁就混成了议员。
俾斯麦身段柔软,早期特别会伪装,见人说人话、见鬼说鬼话,为了拉到更多支持,明明一心想统一德意志的人,平时天天鼓吹和平和自由,把商人阶层忽悠得一愣一愣的,大把大把砸钱支持他。
1862年9月23日,德皇威廉一世任命47岁的俾斯麦为首相,俾斯麦上任后26日在下议院的演讲,空气中就能闻到火药味,他声称“当代的重大问题,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,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!”
俾斯麦敢一上任就这么嚣张,是因为德皇支持他很多年了,原德皇威廉四世因中风精神失常,从1857年就把工作交给了弟弟威廉亲王,威廉很欣赏俾斯麦,一摄政就派他去做驻俄大使,后又任驻法大使,以了解各强国情况,所以威廉一正式登基,便赶忙任俾斯麦为首相。
威廉一世对这个喊打喊杀的俾斯麦说:我很清楚这个结局,他们会在我歌剧广场的窗前砍下你的头,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。
俾斯麦说:既然迟早要死,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?是死在绞架上,或死在战场上,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,我们必须抗争到底!
两位吵架时常常吵得面红耳赤的君臣,齐心协力率领普鲁士,从1864年起,对外开启了三场扩张战争。
1864年时,太平天国天京城刚被湘军攻破,美国南北战争进入尾声,中俄《勘分西北界约记》订立,沙俄又割占了中国44万平方公里土地。
清廷还在直线下坠、美国即将全国统一、沙俄还在侵袭东方,俾斯麦静悄悄带着普鲁士人,开始了宿命中第二次崛起。
图源:春秋谈历史
1864年2月,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起战争,丹麦大败,普鲁士得到石勒苏益格,奥地利得到赫斯坦。
1866年6月,俾斯麦在稳住英、法、意、俄四国后,两个月便击败了奥地利,这次对奥作战并不是想吞并奥地利,奥地利战败后,俾斯麦不让军队追击,也不允许进攻维也纳,他只是想将拥有巨大优势资源,但毫无大国雄心的奥地利踢出德国联邦,让奥地利知道德国统一难以阻挡。
战后的《布拉格和约》也让奥地利输得十分体面,奥地利感恩戴德,在后面的普法战争中,理智地选择了中立。
阻挡德意志崛起的最后一关,是上次将普鲁士从欧洲一流打成欧洲二流的法兰西。
俾斯麦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人,他知道自己最后的敌人一定是法国,法国以外任何一个欧洲强国都不能彻底闹翻,所以对奥地利他手下留情,对英国则乖巧温驯,给足英国利益不让其跟法国同盟。
这时候法国也遇到了他们的历史周期,拿破仑之后就不太会打仗了。
普鲁士出一个腓帝,用光了德国人五十年武力值,而法兰西出一个拿破仑,用光了法国人两百年武力值。
俾斯麦故意引诱法国主动攻击普鲁士,趁西班牙王位找不到人继承时,放出风声,说德国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有权继承。
如果德国亲王做上西班牙国王,那法国就会被左右夹击,法国舆论当场就炸了,要求政府好好修理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普鲁士。
1870年7月,正是满清这边上演刺马案的时候,拿破仑三世率军亲征普鲁士,因为上回他伯伯将普鲁士打得太惨,法军志得意满,认为轻易就可以全歼普军。
但其实此时德国实力早赶超上来,他们的人口在1820年只有法国的三分之一,现在是五分之四;钢铁产量在1860年时还只有法国一半,现在已经超过法国;他们的军队规模比法国大三分之一,而且普遍装备了更先进的后膛枪。
结果又只打了两个月,拿破仑三世就向普鲁士举起了白旗,法国共损失了10.4万人,而普军只损失了九千人,还充分团结了整个德意志地区,南北德意志邦国都站出来一起对抗法国。
德意志统一的时机彻底成熟。
普鲁士军队攻陷巴黎后,总算为1806年的耻辱性失利挽回了颜面,1871年1月,威廉一世故意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国皇帝。
在法国皇宫宣布德国正式统一,是有意羞辱死敌法国人。
七年时间、三次战争,德国第二次成为欧洲一流强国,并且比腓帝时更为强大,为了跟神罗时代做区分,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。(后面我们简称德二)
陆
德二从1871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,总共47年时间,是整个德国历史上国力最巅峰时期,其影响力是希特勒时代、以及今天的德国都赶不上的。
在一战爆发前,德二拥有54万平方公里土地,6492万人口,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15.7%,经济总量超过英法,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。
2023年的德国,拥有8400万人口,却只有35.8万平方公里土地,工业产值也只占世界的4.9%(中国是27%)。
在军事上,德二拥有世界第一的陆军和空军,世界第二的海军,傲视英法。多年后希特勒的德三(德意志第三帝国),其陆军虽还算世界第一,空军只能排第二,海军已只能排第七。
当时的科学大咖几乎都是德国人,出现了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、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等一批天才,那年代的知识分子,只有先学习好德文,才可以吸纳最新的顶尖知识。
但一个国家的矛盾,通常也是在其最鼎盛时就埋下了伏笔。
这时候的德国,主要对国内的犹太人,国外的法国人、俄国人保持着高度警惕。
德国哲学家杜林、东方学家拉加德、艺术家朗贝恩、小说家弗赖塔格、作曲家瓦格纳等等特别仇视犹太人,希特勒就是瓦格纳的狂热粉丝,爱豆爱啥他爱啥,爱豆恨啥他恨啥。
这些对德国有巨大影响力的人,要求制定法律,禁止犹太人从事重要的行业,要把他们当成不受欢迎的外国人对待,还要求颁布种族法律,禁止犹太人跟德意志人通婚。
其实不是德国人反犹,而是整个欧洲都有反犹传统,犹太教跟基督教本身就不对付,又不能拥有土地不能从政,只能靠做生意和放贷生活,在18世纪的时候,欧洲犹太人其实只有小部分有钱,大部分人过得比较穷,到19世纪的时候,犹太人从事的职业,使他们被工业化浪潮推着走向富裕阶层,大部分都跨过了中产阶层。
有钱还在别人的屋檐底下过日子,最好应当夹起尾巴做人,但犹太人还是坚持自己的宗教,到处建自己的教堂,有部分有钱人还衣着光鲜到处嘚瑟,这就引起当地人的强烈反感,心态从鄙薄变成了妒忌,越看他们越刺眼。
那为什么德国反犹最严重呢?因为那时候犹太人在中东欧数量更多,德国的崛起速度又太快,社会矛盾容易演化剧烈,有点像1992-2012年的中国,矛盾一剧烈,总得有人拉出来承担责任,这时候挑犹太人下手是最容易的。
而且犹太人自己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,在一战后,确实对德国干了好些缺德事,才会被希特勒惦记上,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。
德国国内排犹的调子,从德二时就这么定下来了,而国外的最大矛盾,则是法国和俄国。
普法战争结束后,1871年5月双方签订《法兰克福和约》,这是法国人丧权辱国的一份条约,比当时的大清还丧权辱国。
条约规定,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------这相当于中国把珠三角割让给日本一个意思,法国还要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,德军驻留法国,直到赔款全部支付完毕。
这50亿法郎,相当于13亿两白银,要知道中国人最引以为耻的《辛丑条约》,也不过赔了本金4.5亿两白银。这笔钱后改为分期付款,用39年还清本利共9.8亿两,一直还到1941年,一共还了6.52亿两才停止。
法国政府却只用两年就把这笔赔款还完了。
主要还是法国家大业大,他们用铁路、黄金、白银还了德国8.87亿法郎,又向国民发行了两次共50亿法郎的国债,利率5%,法国国民有钱得很,哄抢国债,政府财政基本盘也蛮好,仅用四年时间,政府就把这批国债给兑付了。
交完钱,立马欢欢喜喜将德国军队送出国门。
德国也依靠这笔巨额赔款,加速了国家发展的进程。
拿破仑打垮普鲁士,普鲁士要复仇;俾斯麦打入巴黎,法国人也日思夜想着要复仇。
俾斯麦知道法国报仇心切,为了在国际上孤立法国,德国强大后,并没有在全球跟英美争夺殖民地,以避免和他们产生冲突,让列强牵制法国。
所以我们一聊起德国殖民地,就得发半天呆,最有名的殖民案例只有青岛下水道的油纸包了,实在想不起来有什么大国被德国殖民过,都是英国法国抢剩下的边角料。
但德国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,就迫切地需要殖民地提供廉价原材料,并作为产品倾销地。
那年头的工业国都是这么玩的,像苏联和中国这种内卷模式还没发明出来,搞工业搞着搞着就必须有殖民地。
俾斯麦为了压制法国,不去抢海外殖民地,是情有可原的,但威廉一世死后,1888年29岁的威廉二世即位,小伙子受不了这种委屈,打算跟英法在全世界抢地盘,俾斯麦反对他这么干。
要忍让啊,主公。
忍让个毛线!你个老古董!为了德意志,给老子打!
1890年,威廉二世直接把老臣俾斯麦给辞退,让他回家养老,自己亲自指挥国家大事。
威廉二世与俾斯麦
威廉二世高喊“德国需要阳光下的地盘”,明刀明枪想动英国的殖民地,在非洲、中东、亚洲、南美都跟英法起了冲突。
英国本来是很乐意跟德国一起压制法国的,毕竟英法之间结怨太深,现在德国动他的基本盘,英国就开始一脸不高兴了,从1890年代开始,两国关系越来越差。
1903年,德国准备跟奥斯曼土耳其修建2B铁路,英国发现这条铁路会斩断伦敦到开普敦再到孟买的航线,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,英国从此对德国极为仇视,转身跟法国结盟,约好了随时一起揍德国。
详细过程我在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》有详细写过,大家可以去读那篇旧文。
1914年6月萨拉热窝暗杀事件,是各帝国争夺利益发起战争的一个借口,重要的不是这起暗杀,重要的是德国想推倒英国成为世界第一,促使英国跟世仇法国和解,拉上俄国一起来对付德国。
英法的动机可以理解,那俄国好像也没啥天大的仇恨,非要跟德国过不去吧?
主要是俄国跟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,德俄之间互相忌惮,德国跟奥匈同盟关系更铁,俄国要恨一起恨,就跟德国不对付了。
还有个专门用来凑数的意呆利,因为跟法国在殖民地上有冲突,德国顺手将他们家也拉入联盟,叫同盟国。
在中国甲午战败后,德俄法三国阻碍日本夺取中国辽东半岛,日本惹不起三位大哥,被迫吐出辽东半岛。历经此事,俄国引诱虚弱的清廷悄悄签订《中俄密约》,清政府在政治上由英国主导,变成由俄国主导,英国一气之下拂袖而去,重点投资日本对抗俄国,便有了后期的日俄战争。
俄国在东北败于日本,经济上搞出个大窟窿,也开始有求于财神爷英国,1907年英俄谅解,双方利益逐渐绑定,加上法国本来就痛恨德国,英法俄协约国也由此形成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蒙着头开始了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,表面上说起来是德奥意三国对英法俄三国,实际上是英国拉上法国和俄国,一起揍当时全球威胁最大的德国,双方本来就实力差距巨大。
德国当时那两个盟友,奥匈帝国工业较弱、军队战斗力较差,主要功能是给德国提供石油,军事上就凑个数,而意呆利就甭提了,纯粹是来添乱的。
德奥意这个组合勉强可以算1.5个一流列强,而英法俄至少可以算2.5个一流列强。
而且德国的地缘环境相当差。
德国位于欧洲中央,西部是发达的法国,东部是暂时不怎么发达但拥有大纵深皮糙肉厚的俄国,西北是随时准备下黑手的英国,东西两线边境还无险可守,战争一开打,英法联军困西线,俄军困东线,英国海军控制北部出海口,德国就会被四面包围,棍棒从四面八方如雨点般打下来。
德国地形图,来源:地图帝
波兰容易被邻国一波流冲垮,是因为波兰全境是大平原,德国其实有一半领土也是平原,大部分是平原和丘陵,首都都建在平原上,非常非常难防守。
德国人为什么那么擅战,其实就是逼出来的,天天在你家门口干仗,不擅战早灭亡了。
德国能在腓帝手里头崛起,本身就有一定的运气成分,德国四战之地,每次都陷入多线作战,打起来太吃亏,能险胜一时,不能险胜一世。
德国如果不打一战,现在可能就是世界第一第二强国,当时他们工业全球顶尖,全民受教育程度很高,在校生达到了1000万人,拥有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。
美国工业产值比德国高,但都不是德国那种高精尖产业,很像是2000年代的中国,天天被欧洲人嘲笑大而不强。
但英法俄是绝不能容忍德国一直发育下去的,再发育下去他们家吃什么。
于是德国人在海上跟海军天下第一的英国打,在陆地上跟陆军天下第二第三的法军俄军打,还打得有来有往,西线打得难分难解,东线以偏师大胜俄军,将俄国打得换了三任政府还得割地赔款才罢休。
一战时俄军跟德军交战几乎每次必败,偶尔平手,但俄军打奥匈军又跟砍瓜切菜一样,可见德国这两个弱鸡盟友坑到何种地步。
关键时刻,远离战场喜欢捡便宜的美国加入了一战,德国哪敌得过天下三大高手,只能弃子认输。
美国和日本是一战最大获利国,美国最爽,他们早年穷,工业资本一直是被欧洲资本控制的,这战打完后,美国摆脱了英法德老牌列强的控制,工业都变成自己家的了,美国得了一战的好处,二战再玩一手以德克欧,便从此飞黄腾达。
俄国最委屈,因为在欧洲公认潜力最大、扩张最狠,18-19世纪,英国在整个地球紧盯着俄国打,打得俄国一肚子气,到20世纪初,德国成为欧陆最强,德国又盯上了俄国。
德国键政圈当时都认为,法国只是短期问题,俄国才是长期问题,将来会发育得很可怕,现在德国正处于巅峰,要趁现在俄国国力不强,赶紧打断俄国的发展路径,要不然俄国一旦变成世界第一,德国会被俄国像三十年战争那样干死一半男性。
德国总参谋部在备忘录里有提到,德国必须先发制人,在俄国崛起前打垮对方,俄国民族主义一旦觉醒,其规模和烈度是史无前例的,最好不要拖到1917年,越早下死手越好。
回到第一章我们提到的,1900年时,沙俄人口就达到了1.3亿,全球人口16亿,沙俄占全球人口8%。
俄国确实即将爆人口爆产能,正常情况下能爆到5亿人口,但英国和德国接力棒似的一顿猛打猛抽,将俄国的国运打住了。
每次想到这里,尼古拉二世就要心疼得弯下腰捂住胸口,斯大林就要愤怒得扳断手中的钢笔,普京则要挥舞着拳头,想要穿过历史的尘埃跳出去痛揍一顿列宁。
俄国人有一颗想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,但在关键时刻,总有强大的民族,举着棒子打得他们满脸是血,他们又只能哀嚎着抱着头,缩回到东欧乌拉尔山以西区域。
柒
一战把当时整个欧洲都打出了心理阴影。
死人死太狠了,从来没见过人类打仗这样疯狂地死过人,工业战争效率奇高,人跟韭菜似的一茬茬被割倒,法国阵亡126万,俄国阵亡170万,德国阵亡177万,奥匈帝国阵亡120万,英国阵亡120万,人命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一堆数据。
一战彻底改变了法国的认知,他们20-30岁的年轻人,战死近60%,打这么惨还打个毛线,好死不如赖活着,下次德国人再这么玩命,我们直接举白旗。
德国也不想再这么玩一次命啊,但他们被剥削得太惨了,只能玩命。
战败国没有议价权,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直接被肢解,变成今天碎了一地的东欧、巴尔干半岛各个小国,英美出于均衡欧陆的想法,想用德国继续牵制法国,才使德国没被肢解。
德国的战败协议苛刻到变态,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,大多被英国吃掉,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划给其他国家,重要工业区丢失,60%的铁矿和煤矿被划走,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,不得拥有飞机、坦克、重炮、主力舰、潜艇,还得赔款1139亿金马克。
这个1139亿金马克还是1929年修改后的数据,刚开始时开出2690亿金马克的天价,相当于9.6万吨黄金,当然啦,1139亿金马克依然是天价,减完后,这笔债还一直还到2010年的默克尔政府才全部结算。
德国代表团原先不接受这么严厉的条件,但英美法说你不签字就接着打,只能摁着头签了合约。
这笔钱其实还到1929年就因为经济危机暂停,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干脆就不认了,一战赔款的本金,德国人从1952年一直还到1983年,默克尔后来还的不是本金,而是“东西德合并后一战赔款的20年利息”。
如果真要按原来的2690亿金马克算,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高赔款,可能德国人得还上一百年这事才完。
听起来很奇怪,德国在一战后接受了这么残酷的压榨,怎么又在短短21年后,又依赖强大武装,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?
源头主要在美国。
战后赔款是一笔三角债,英法在战争中欠了美国很多钱,而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德国赔款,德国战后被打得稀烂,还发生了极可怕的通货膨胀,德国穷得还不起债,三角债就一环套一环卡住了。
美国干脆贷款给德国帮德国恢复经济,这样德国能还赔款,英法收了赔款,还美国的债。
这上面提到了两个要素,一个是德国大通胀,另一个是美国贷款援德。
关于德国大通胀的原因,我们以前的历史书上说是为了还战争赔款,魏玛政府疯狂印钞导致的,当年德国超发了7000多万倍的货币,使一根0.5马克的面包,暴涨到1000亿马克,德国马克在18个月内,贬值了13亿倍。
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错误信息,疯狂印钞并不能还战争赔款,英法人又不傻,他们才不收贬值的垃圾马克,要是印钞就能还战争赔款,把收款方想得也太简单了吧。
德国大通胀的真正原因,是1922年5月,魏玛政府立法让德意志银行(中央银行)脱离政府控制,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,这家银行是被犹太家族沃伯格控制,犹太人控制德国金融后,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偿还战争赔款上,而是大量发行货币,疯狂购买德国的公司、土地、房屋等。
其他犹太人控制的私人银行一看,央行都这样了,我们还客气个啥,也跟着狂发货币。
于是德国马克就疯狂贬值,德国民众苦不堪言。
而外国的犹太人(也不止犹太人)一看马克贬值成这样,也拿着外汇进入德国,大量收购德国资产。
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,苏联解体后,发生了跟德国一战后一模一样的情况。
如果中国在1990年代左右真的步了苏联后尘,那中国的命运也会是一样的,一样会发生货币疯狂贬值,一样会发生国有资产被国外资本掠夺。
总之,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确实有一部分挺冤的,但犹太人自己也绝不是什么白莲花,从来从来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。
因为现在犹太人在全球金融、文化、媒体三大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,除了中国,很多国家不敢对犹太人的历史说得太明白,因此德国二战前的历史,读起来总感觉怪怪的,因为被抽掉了重要信息,使历史读起来不通顺、没有逻辑性。
犹太人通过制造大通胀掠夺德国资产的恶行,激起了传统德国军方的反弹,最终爆发了1923年11月的啤酒馆暴动。
由于德国历史被人有意抽掉了一部分,历经百年资料补齐,现在有新的观点,认为鲁登道夫、洛索夫、卡尔等军政大佬才是啤酒馆暴动的策划人,希特勒当时只是下士,是现场气氛组成员,以及负责事后背锅。
但这个锅背得太重、影响力太大,坐完牢出来后,意外使小弟希特勒成为政治红人。
啤酒馆暴动其实是成功的,军方的威逼使德国政府收回了货币发行权,重新发行新币,几个月后,德国经济恢复了正常。
希特勒原本判了五年,也因为军方的胜利,才只坐了九个月的牢就重出江湖。
德国军方在1924年重新夺权成功,陆军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,原英法指定的傀儡总统艾伯特暴毙(疑被军方所杀),代表着英法对德国的控制失败。
德国人自己重掌国政,因为对犹太人大通胀的记恨,也为了捞一笔现金流,后面才会发生屠犹暴行。
但这时还是轮不到希特勒登场,直到华尔街这边决定资助他单干。
希特勒原本地位很低,名字里连个“冯”字都没有,在德国上流社会眼中,他只是一个粗俗的流浪汉、高级政治气氛组举牌小弟,有头有脸的事,是轮不到他出面的,但正是因为他地位低,容易收人钱听人话,不像兴登堡那样难打交道,华尔街这边才选中了他。
根据1933年11月出版的《西德尼.沃伯格》的记载,一战结束后,法国对德国这位打了几百年的世仇恨之入骨,简直到了敲骨食髓的地步,为了逼德国还钱,法国冻结了美国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贷款,本来这些是德国人还美国人的钱,却被法国人截流了,这事把华尔街大鳄们惹毛了,在请示胡佛总统无效后,他们决定砸钱请人教训法国。
1929年6月,摩根与洛克菲勒的银行家和美联储高管们开了个会,一致同意选中希特勒,让他将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中解脱出来。
是法国在一战后过度盘剥德国,才激起了希特勒的崛起,这项信息也是被普通历史书抽掉的。
从1924年到1931年,美国财阀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贷款,同时资助了希特勒3200万美元,以扶持希特勒上台。
有意思的是,希特勒从来没有跟摩根与洛克菲勒直接见过面,他们之间的沟通,是由西德尼.沃伯格来完成的。
就是1933年出版的《西德尼.沃伯格》。
1929年,西德尼带着洛克菲勒的亲笔信,由慕尼黑市长介绍,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,说我们这边出钱出力,就请你上台后痛揍法国。
希特勒开价2400万美元(1亿马克),洛克菲勒等还价1000万美元,要么接着谈,要么他们换另一个话事人,希特勒赶紧答应,这笔钱转入到了希特勒在荷兰的账号,再分成数批支票寄到德国的10个城市。
从此希特勒开始飞升。
1931年希特勒就快要完成独裁统治,再次找西德尼要钱,西德尼飞到德国见他,希特勒说暴力夺权他要5亿马克,合法执政他要2亿马克,洛克菲勒等还价1500万美元,但要通过合法途径上台,最终这笔钱分成三部分,打入荷兰、意大利的银行,最终促成了希特勒对德国的统治,也促成了二战的爆发。
如果把二战简单的归结为某一股力量推动,听起来有点过于简单,但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,是英法盘剥德国太狠毒,而美国因为一战获利太深,希望再发动一次“以德克欧”,以完成美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重获利,最后共同促成了二战爆发,大致是没有问题的。
德国人依旧是那么强悍,他们在二战中打得法国人四十多天就投降,要不是隔着海洋,估计英国也推掉了,在东欧也是一波流carry,但他们再往东走,就遇到了前辈们早就预测到的,另一个拥有可怕潜力的俄罗斯,最终被苏联反推,美国又趁机摘了果子。
俄罗斯也为此受到重创,他们原本很有指望达到5亿人口的,二战中死亡2700万人,致使人口问题,至今成为俄罗斯的国难。
德国二战损失极惨,他们失去了35%的土地,连精神家园东鲁普士都没了,40%的青年被战争打光,另支付战争赔款200亿美元,其中100亿美元给苏联,但因为没钱,苏联将大半个德国工业设施拆走抵债,光是拆工厂就拆了三年。
二战后德国被美国全方位盯防,在德国拥有17个军事基地,德国军事能力已大大下降,德国每年军费也被控制在500亿欧元,直到2022年,因为俄乌战争,经美国同意,德国才另增加了1000亿欧元。
目前德国的军事实力,仅排在全球第15名左右,德国肥胖的士兵也常常被拿来嘲笑,跟以前腓帝、德二、德三时的德国已完全不像是同一个国家,但德国的潜力还是非常大,只是因为被美国全面压制,军事面貌才显得有点蠢萌蠢萌,一个从钢铁洪流中成长起来的国家,其禀性还是坚韧而顽强的。
捌
说起来有点搞笑,一周前,我原本是打算写一篇关于俄罗斯人口问题分析的,但写着写着,居然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德国史。
刚好德国历史也是欧洲各国最乱的,我们理一理德国史,差不多就是理完了欧洲史大纲。
同时也明白了,欧洲各国为什么打来打去,欧洲的历史为什么这么混乱。
德国是一个地理位置特别差的国家,它永远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强敌的围攻,北英西法东俄,个个顺手敲打的第一个强国就是德国,所以德国这片区域,才是欧洲真正的火药桶,是强国渡劫必经之路。
德国还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,是先辈们,尤其是腓帝在位时那血淋淋又侥幸的胜利打下的根基,后代又跟法国和俄国斗得死去活来,才换来今天欧洲双核的影响力。
而德国原本可以取得的地位还不止于此,他们其实有条件成为世界第一或第二强国,还是地理上的缺陷,过早打断了德国的成长。
从德国的历史也可以知道,任何一个强国都是经过血与火淬炼出来的,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心平气和人畜无害地成长起来,没有挨过揍没有揍过别人,都是学不会成长的。
作为国家或者个人,都不应该害怕成长,你主动面对痛苦、迎战痛苦,哪怕失败了,对手也会尊重你,不至于被鄙薄、被忽略,有很大机会再次成长。
而凡是逃避痛苦的国家或者个人,比如以前的奥地利那样,要么被肢解,要么被沉沦,默默无闻地消逝在时代的潮流当中去了。
历史只会尊重强者,每一个伟大的民族,都只会是自强不息的民族。
★★★ 神罗、普鲁士、德国的故事,我们在早前的文章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》中也有讲过。大家可以接着本文继续阅读。
获取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》读者可以后台私聊【世界大战】获取!!